8月22日,山地专题营开启第二天的特色科普活动,上午邀请到了陈宁生研究员作大师报告,同时也邀请到了优秀的6名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在读研究生作学习交流。
陈宁生研究员围绕《泥石流科学预测与减灾》的主题,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案例生动讲述了泥石流启动、运动和致灾的过程,同时也深刻讲解了泥石流的防灾减灾理论与技术,为营员们普及了泥石流的避灾常识。
陈宁生研究员作大师报告
6名山地所优秀研究生针对不同的山地科学研究做了交流报告,从不同的研究角度生动的分享交流让营员们深入了解了山地科学的重要性和魅力,营员们也通过此次交流更加深度地了解了山地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生分享团作交流报告
下午,山地专题营线上开展了“泥石流灾害课题”和“山地灾害与无人机低空遥感课题”两个科学小实验。在泥石流灾害课堂上,山地专题营科学导师刘子明工程师向营员介绍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已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实例,并用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为大家展示了发生山洪灾害之前的征兆、泥石流灾害对人类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如何对泥石流进行防治。随即,刘老师带领志愿者开展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动手小试验,在以西藏波密县嘎龙寺沟为原型建立的水沙模型上,用两块橡皮泥和三根牙签设计泥石流防治工程,保护下游村庄免受泥石流灾害的破坏。
泥石流灾害防治科学小实验
在山地灾害与无人机低空遥感课题课堂上,山地专题营科学导师杜小林工程师以无人机低空遥感为主题,介绍了各种不同功能的无人机,重点介绍了灾害领域中常用于地灾调查的无人机,并通过遥感成果三维数字地形实例,介绍了牛栏江堰塞湖测量模拟结果。营员们从画面里可以清晰看到水位上涨、坡面裂缝,这些都可能导致溃坝。营员们理论结合实践拼装了一架固定翼模型飞机,学习到了模型飞机上各个零件的安装方法和功能。课程的最后,每位营员都自己动手拼成了一架小型木制飞机模型,并进行了试飞分享。
无人机低空飞行科学小实验
营员线上分享飞机模型制作与试飞
通过参与科学实践活动,营员们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体验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激发了营员对山地科学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