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走进科学·相约兰大 ·放飞青春梦想
二、活动内容
1.问“顶”萃英山登山比赛。
2.参观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3.游览萃英山,感悟萃英精神。
4.合唱《萃英山之歌》、录制《萃英山之歌》MV。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组织全体营员、带队教师和志愿者开展萃英山登山比赛、参观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浏览萃英山、合唱科学营营歌《萃英山之歌》、录制《萃英山之歌》MV等一系列的问“顶”萃英山活动,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引导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树立团队意识,锻炼培养意志品质;引导同学们丰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科学思维,助力科学梦想;引导同学们走进兰州大学,走进萃英山,领悟萃英精神,感悟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和“勤奋,求实,进取”兰大精神,感悟兰州大学独特魅力和精神文化底蕴;引导同学们在活动中展示青春风采,尽显青春活力,放飞青春梦想。
四、活动时间
2014年7月31日下午
五、活动地点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萃英山
六、具体实施方案
(一)萃英山登山比赛
1.参赛人数
(1)参赛营员共计260人(全体带队教师、营员和志愿者),分为20支小分队,每队12人。
(2)参赛营员分4批出发,每次同时出发5支队伍,每批次间隔10分钟。
2.比赛路线
起点:榆中校区17号办公楼前广场
路径:沿萃英山勇士路登山
终点:萃英山顶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3.评分标准
(1)为培养营员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意识,比赛计团队成绩。由志愿者在终点计时,以每分队最后一名营员到达终点的时间为团队成绩。
(2)奖励团体前3名的团队
4.相关安排
(1)除带队志愿者外所有工作人员提前40分钟在起点集合完毕。
(2)计时员、摄像师及各路段安全员先行乘坐救护车登山,各路段人员到岗摆放各路段用水补给,布置终点。
(3)带队志愿者组织参赛营员于比赛开始前10分钟在起点集合完毕。带领参赛营员进行热身运动。
(4)比赛正式开始后会议协调组志愿者前往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提前沟通参观接洽事宜。
(5)登山赛后,带队志愿者带领营员原地休整20分钟,关注营员身体状况,有身体不适症状及时与场地救护车联系。
(二)参观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1.了解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是按国际标准建设的气候观测平台,拥有先进的气候和环境观测设备和仪器,同时有一支高素质的观测队伍,可以进行各种大规模的观测实验。首席科学家为黄建平教授,总工程师为张 武教授。
SACOL已加入CEOP、AERONET和MPLNET等国际大气观测网,并被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观测资料可以为大气科学,资源环境,区域生态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实际观测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大型气象实验提供特别的观测项目和服务。SACOL获取的观测资料可以用来验证和改进目前气候和天气预报模式中半干旱地区陆面过程、辐射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对于研究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预测我国西北干旱化等自然灾害有重要作用。同时,观测资料也可用于研究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工业及城市污染对区域能量和水分循环的影响,为西北干旱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干旱化评估和对策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科学观测依据,也为人类活动与干旱区生态效应的关联提供评估。
2.开展动手科技实践活动
专业老师指导营员通过仪器观测云、能见度和天气。引导同学们丰富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锻炼科学思维,助力科学梦想。
(三)游览萃英山,感悟萃英精神
1.了解兰州大学萃英山
萃英山,原名白虎山。2001年9月,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投入使用。遂将后山更名为“萃英山”。“萃英”来源于古兰州萃英门,清末,时任陕甘总督的湘军名将左宗棠奏准在兰州萃英门设立甘肃贡院举办乡试。清宣统元年(1909年),甘肃法政学堂成立,这就是兰州大学的前身,它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随后法政学堂自内城侯府街迁来此处,一直到解放前,这里都是兰州大学的校址。“萃英”意为聚集英才之意。
2.阅读《萃英山,青春的山》(附件一)
3.感悟萃英精神,感悟兰大精神
“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治学风范;“勤奋、求实 、进取”的优良学风;“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直面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人格风范;“勇于创新、独树一帜”的时代精神;“扎根西部、心忧天下”的社会抱负;“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四)合唱《萃英山之歌》、录制《萃英山之歌》MV
1.合唱《萃英山之歌》(附件二)
2.录制《萃英山之歌》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