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最新议程
*以现场实际议程为准
09:00 - 11:30查看详情
开营仪式,云游中科院海洋所所史馆、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展厅

1、介绍海洋科学专题营日程安排及注意事项

2、中科院海洋所整体情况介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始建于1950年8月1日,是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70多年来在我国海洋基础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

查看详情
13:30 - 15:00查看详情
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采集及标本制作

潮间带生长着各种样的海洋生物,是海洋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之一,是认识、了解海洋生物的最佳区域。通过本课程使同学们初步掌握潮间带海洋生物的调查、采集及标本制作的方法等。

课程内容:

1.从潮上带、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的顺序进行调查、采集;

2.选取完整、不同种类的海藻种类;

3.记录生境、数量等信息;

4.标本制作。

查看详情
15:00 - 15:30查看详情
标本制作分组讨论
针对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采集及标本制作课程进行分组讨论。 查看详情
15:30 - 17:00查看详情
云游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学”号海洋综合考察船

“科学”号科考船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核定总吨位4711吨,总长99.80米,宽17.80米,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配备了七大船载科学探测与实验系统,搭载了深海缆控水下机器人(ROV)、高精度星站差分GPS定位导航系统、全海深多波束探测系统、多道数字地震系统、电视抓斗等多种先进的探测设备,具备全球航行及全天候观测能力,被誉为大洋移动实验室。


依托“科学”号科考船,中科院海洋所率先构建了国际一流的深远海综合探测与研究体系。成功开展深海极端环境探测、深海现场试验、海底培养实验及深海原位长期连续探测,实现了“将实验室搬到海底”的科学创想,引领我国深远海探测与实验能力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以“科学”号为平台,聚焦西太平洋冷泉、热液、海山等深海极端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成果和重大突破。
查看详情
18:30 - 19:30查看详情
科普报告:地球气候的守卫者——海洋环流
海洋是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器,在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中,地球气候系统93%的新增热量都被海洋吸收了。海洋环流是海水的大尺度运动,具有强大的热量再分配能力,如同一个守卫者,调控着地球气候系统。本报告将介绍海洋环流的研究方法、时空特征、未来变化趋势及其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查看详情
09:00 - 10:30查看详情
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介绍,课题探究:牡蛎解剖和繁育研究

1. 进行牡蛎活体解剖,并讲解牡蛎的构造,带同学们了解牡蛎外套膜、鳃、唇瓣、闭壳肌等位置;

2. 解剖获得牡蛎的卵子和精子,向同学们展示牡蛎人工授精的过程;

3.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牡蛎胚胎,并向同学们讲解牡蛎胚胎的发育过程和不同时期的胚胎特点。

查看详情
10:30 - 11: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牡蛎解剖和繁育相关实验内容
分组讨论老师课程中提出的拓展思考问题。 查看详情
14:00 - 15:30查看详情
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介绍,课题探究:探秘南北极科学考察
科研人员以自己参加南北极的亲身经历,跟营员们分享我国的南北极科学考察历史沿革、科考船只和基站组成、考察的主要内容、国际形势和研究热点,以及自然风光和生物组成等。 查看详情
15:30 - 16:3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南北极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根据科研人员授课内容,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南北极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查看详情
18:30 - 19:30查看详情
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曾呈奎:我是大海的儿子》

曾呈奎是世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海藻学研究和海带栽培业的奠基人和我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创新发明的海带“夏苗培育法”和“陶罐海上施肥法”,推动中国的海带栽培业迅速发展,使我国海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被称为“海带之父”。曾呈奎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海洋科教事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为我国现代海洋农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是战略科学家,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与卓越的领导才能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海洋科学重大规划的制定工作,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我国与美、英、法、德、日、加等在海洋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力提升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查看详情
09:00 - 10:30查看详情
中科院海洋所深海研究中心介绍,课题探究:“发现”深海热液、冷泉下的生命
“发现”号ROV是搭载在“科学”号科考船上的4500米级深海缆控机器人。中科院海洋所的科研团队通过“发现”号机器人,用独创的原位探测技术,带我们认识深海极端环境里的生命世界。 
查看详情
10:30 - 11: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深海生命起源及研究
分组讨论深海生命起源及探测研究。 查看详情
13:30 - 14:30查看详情
课题探究:认知海藻

科研人员用实验室培养的龙须菜和采集的海上漂浮浒苔,给大家展示光合放氧实验,介绍龙须菜进行光合的主要捕光色素藻胆蛋白,并通过层析柱进行纯化实验演示。


介绍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来自褐藻中的褐藻胶,红藻中的卡拉胶和琼脂,并动手开展红藻多糖的抗氧化实验,利用褐藻酸钠现场制作展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面膜。

查看详情
14:30 - 15: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海藻颜色来源与人类生活关系
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分组讨论海藻颜色来源与人类生活关系。 查看详情
15:30 - 16:30查看详情
课题探究:海洋塑料污染的科技“救赎”

近些年来,“白色污染”正在加速威胁海洋环境安全,并逐渐演变成全球性生态难题。传统的塑料垃圾处理方法会造成二次污染,那么有没有绿色环保的塑料垃圾降解方法呢?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带领营员们开启一场海洋塑料污染的科技“救赎”。


查看详情
16:30 - 17: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塑料污染、如何开展降解塑料微生物筛选
根据老师讲解的内容,分组讨论如何减少塑料污染、如何开展降解塑料微生物筛选等。 查看详情
18:30 - 19:30查看详情
科普报告:大洋板块的新生与消亡
09:00 - 10:30查看详情
中科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介绍,课题探究:赤潮也怕“吃土”

赤潮是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威胁人类健康、近海养殖及近海核电安全,被联合国称为“近海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从理论上讲,赤潮治理方法有很多。但鉴于赤潮突发性强、影响面积大、治理方法须满足“无二次污染、成本低、见效快、可大规模应用”等条件,赤潮治理研究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长期以来缺乏一种像“灭火器”一样的应急处置技术。 

针对这一全球性的科技难题,中科院海洋所赤潮治理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术与方法,发明和建立了改性粘土应急处置赤潮的技术体系,解决了天然粘土存在效率低、用量大、淤积严重这一困扰赤潮治理近50年的国际难题,取得赤潮治理领域的重大突破。 

该技术列入中国赤潮治理国家标准(GB/T 30743-2014),纳入中国沿海13省市赤潮应急预案,在我国沿海从南至北20多个水域成功应用,是目前国内唯一得到现场大规模应用的赤潮治理技术,保障了我国近海核电、养殖、旅游等水域的生态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查看详情
10:30 - 11: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原理
13:30 - 14:30查看详情
课题探究:贝类幼虫发育之现实版“风火轮”

动物起源于海洋,只有少数动物类群成功征服了陆地,因此海洋动物蕴含了动物更本来的面貌。本课程以最大的海洋动物类群——软体动物为例,介绍了软体动物早期发育的重要特点。通过课程学习,可了解动物发育及演化的基本概念,并对海洋动物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初步认识。

查看详情
14:30 - 15: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贝类发育原理
15:30 - 16:30查看详情
课题探究:多宝鱼的免疫杀手锏
多宝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人民喜爱。然而,病原感染威胁了多宝鱼的健康生长。抗菌肽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能够广谱、高效杀伤病原菌,是宿主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杀手锏。我们今天要讲解的是大菱鲆抗菌肽的杀菌功能,包括获取抗菌肽的基因和蛋白,分析抗菌肽的杀菌功能,加深对鱼类抗感染免疫的认知。 查看详情
16:30 - 17: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多宝鱼致病机理响应
18:30 - 19:30查看详情
弘扬科学家精神报告: 《躬耕深蓝,探寻大洋奥秘——胡敦欣》

胡敦欣,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大洋环流和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和国际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的引领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前瞻性地开展深海大洋研究,在太平洋海洋环流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原创成果。他发现并命名的太平洋“棉兰老潜流”,是世界上第一支由中国人发现、命名,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洋流。他发起并领衔我国海洋领域第一个大型国际合作计划——NPOCE计划,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查看详情
09:00 - 10:30查看详情
中科院海洋腐蚀防护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介绍,课题探究:海洋抑菌防污新材料制备及性能测试
10:30 - 11:00查看详情
分组讨论海洋微生物对新材料设备防污性
14:00 - 15:00查看详情
主题班会、推选优秀营员
15:00 - 16:00查看详情
闭营仪式
对话科学家 更多

郑萌

从事海洋环境腐蚀及高性能材料研究工作

我要提问

许飞

主要从事海洋贝类遗传育种和演化发生学研究。

我要提问

周慧

主要从事西太平洋海洋环流观测与动力学及其气候效应方面的研究

我要提问
云上资源 更多
打卡分营景点
名校名专业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教育部 支持单位: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港澳办 中科院 国铁集团

京ICP备12019928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