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走近“北航亚太一号”
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开展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大学生小卫星(SSS)项目主星“北航亚太一号”(SSS-1)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遥53成功发射。自发射至今,SSS-1卫星已在轨运行半年时间,在轨状态良好,各载荷任务均得到有效验证,卫星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在这颗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学生自主、国际互促”贯穿全过程,先后有56名中国学生以及45名留学生参与其中,是北航“两领”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成果。这颗小卫星的研制背景是什么?执行哪些任务?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②“北航四号”成功发射——谈谈火箭推进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许,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牵头开展的学生大型综合项目“北航四号”临近空间火箭动力飞行器发射成功。先后有博士生21人、硕士生49人,优秀本科生16人参与到设计、研制和飞行试验中,此次圆满成功标志了北航“两领”人才培养体系再结硕果。校园里当总师的北航学子们有哪些故事?火箭推进系统在如今的航天工程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未来前景有哪些?
③从闪电到菜篮——浅谈等离子体农业
低温等离子体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应用技术。由宇航学院四名本科生所组成的科创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将等离子体辅助植物生长技术与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将结合,通过提高种植效率间接降低平均成本,为等离子体辅助植物生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提供解决方案。项目已获得北航冯如杯主赛道一等奖,并广受投资者好评。等离子体辅助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未来等离子体农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作为高中生,应如何培养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的意识?
《罗阳》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出品,是一部以北航校友、“航空工业英模”、因公殉职的歼-15战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为原型的音乐剧作品。
2012年的11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战机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就在全国都在为此巨大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却传来了歼-15的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的噩耗。
罗阳是众多默默无闻,不被外界所熟知,却从事着足以震动整个世界的工作和研究的航空航天人中的一员,是这一群人的一个缩影。音乐剧选取了罗阳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诠释他身上浓厚的航空情怀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以真实地再现罗阳蓝天追梦、献身国防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弘扬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无私奉献的航空报国精神。
查看详情“人类终将会长大,离开自己的摇篮。”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历程中,火星正是人类太空之旅的下一站。火星上面有什么?火星探测有何进展?火星探测器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徐大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教育部 支持单位: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港澳办 中科院 国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