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
浙江大学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2000年由浙江大学“振兴行动计划”教改项目投入建设。基地的建立,进一步改善了学生教学实验和创新设计的条件和环境,推动了实验室建设和创新实验教学改革。
依托基地成功组织举办了浙江大学(2000年开始)、浙江省(2002年开始)、全国(2005年开始)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竞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之一。
依托基地为全国、省、校竞赛开发研制加载仪器、设备,以及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结构创新实验平台,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集实验教学、学科竞赛、科研训练(SRTP)、毕业设计、创新设计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践环境。
2007年,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切入点,将工程结构设计实践基地与建工学院实验中心资源进一步整合,在紫金港校区西4楼建立了千余平方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基地根据功能划分为四个区:展示区、实践区、虚拟区和多功能区。学生在实践基地,可以将一个创新思维从理论变为实践,通过虚拟区进行创新设计,多功能区进行设计制作,实践区进行加载试验,最终的作品在展示区展示。
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浙大2个对外开放展示的基地之一,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同时基地面向国内外院校开放,学生可随时到基地进行模型加载实验、开展创新实验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科研活动。学生通过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工程性的设计实验,结合研究课题项目以及平时学生的创造性构想等,利用基地的实验、测试仪器和设备,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选用、数据采集、实验结果分析、模型制作和测试等全过程,使学生的一些创新构想变成了现实,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创新设计能力的舞台。
高一凡
个人简介:高一凡,籍贯内蒙古包头,中共预备党员,浙江大学2020级本科生。主修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公共管理强化班(UPA)。
曾获得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团员等荣誉;获得浙江大学第十三届“蒲公英”大学生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第七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等奖项。
标题:在浙之滨,和而不同——一名求是学子的大学生活
施含容
简介:施含容,籍贯浙江舟山,中共预备党员,浙江大学2018级本科生,2022级硕士生。主修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浙江大学优秀学生、浙江大学优秀团员、浙江大学五星级志愿者等称号;曾获得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等奖项;曾任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会主席,计算机学院兼职辅导员等。
标题:心怀热爱,奔赴山海——在浙里学计算机的四年
查看详情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教育部 支持单位: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港澳办 中科院 国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