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
最新议程
*以现场实际议程为准
08:30 - 16:00查看详情
报到
08:00 - 09:30查看详情
三校联合开营式
10:00 - 11: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开营第一课:院士讲座
13:30 - 15: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心理健康讲座

主讲人:

  朱岳梅博士,副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委员会沙盘学组副秘书长、团体沙盘心理技术督导师,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EMDR心理治疗师,沙盘游戏咨询师,心理行为训练师,研究生团队训练课教师,开设全校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在日本留学工作5年。主要擅长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沙盘游戏心理咨询、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心理创伤治疗和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等。

                     

查看详情
15:30 - 17:00查看详情
【印象工大】哈工大与大国重器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破冰·素质拓展
08:00 - 09: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主讲人介绍:

  徐慧宁,女,山东青岛人,工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寒冷地区道路工程建养及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查看详情
10:00 - 11:30查看详情
【国之重器】重点实验室参观-大气边界层风洞与浪槽联合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大气边界层风洞与浪槽联合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气边界层风洞与浪槽联合实验室(Wind Tunnel and Water Flume, WTWF-HIT)是“211”和“985”联合资助的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总投资约1600万元。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大尺寸级别的大气边界层风洞、唯一可进行风浪联合模拟的浪槽以及可实现深海条件模拟的深井系统,具备可实现风雨联合模拟的降雨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风浪联合实验室主任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惠教授担任;实验室现有正高级职称(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技术工程师2人、在读博/硕士研究生20。
  实验室依托试验平台开展以下主要研究方向:
1. 重大工程结构(包括大跨空间结构,高层、高耸结构和桥梁结构等)的风致动力灾变行为与抗风设计理论;
2. 海洋工程结构(跨海桥梁、海洋平台等)风-浪联合、风-雨联合以及风-雨-浪联合试验技术和设计分析理论;
3. 陆地和近海风能开发与利用;
4. 计算流体力学技术。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2007年10月,2010年1月通过验收。实验室拥有面积2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过1.5亿元。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146人,其中教授81名,副教授27名,讲师17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此外还拥有国内外荣誉教授8名,兼职博士生导师7名,实验室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12名。此外,实验室还拥有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等在内的流动人员近100余人,在读研究生近600人。 

  实验室以环境工程、市政工程、流体力学和环境科学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为依托,拥有8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围绕城市水生态安全、城市水质量保障、城市水健康循环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水处理与资源化及能源化、环境生物过程工艺学与系统生物学、安全饮用水与控制技术等10个研究团队以及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IJRC-PTS)、环境生物能源(IJRC-BioE)、环境与生态纳米技术(NICE2)、中俄生态联合研究中心(IJRC-ECOE)等7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经多年发展,实验室取得了多项理论突破、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成果,成为了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研究方向1:城市水生态安全

城市水源水体环境污染模拟与预警

Ø   水中污染物多介质分布规律与归趋模拟;

Ø   典型水源地环境质量安全保障与应急预警系统;

Ø   城市水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决策支持与管理系统。

受污染水源水体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与改善

Ø   城市水系统生态风险识别与表征方法;

Ø   水源地水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Ø   受污染水源水体物理、化学、生物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

城市水系统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及纳米颗粒物去除及生态环境安全

Ø   高风险有毒物质转化途径、去除机制与工艺技术;

Ø   新型污染物环境暴露、复合污染与毒理学分析;

Ø   纳米尺度污染物及纳米颗粒物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研究方向2:城市水质量保障

水污染控制系统生物学与生物过程工艺学

Ø   用于污染物高效转化的工程菌群构建、分子生态学研究及生物增强理论与技术;

Ø   微生物处理系统中生化反应器设计、数值模拟与生化反应过程调控;

Ø   水中污染物定向转化及资源化与能源化理论与技术

饮用水中有毒、有害微污染物控制理论与技术

Ø   饮用水中微污染物、消毒副产物等去除机制与方法;

Ø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控制理论与技术;

Ø   基于高质饮用水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

污水深度处理、处置与多尺度资源化利用

Ø   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最优化理论与技术;

Ø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

Ø   污水处理厂全程污染控制及系统优化理论与技术与安全评价;

Ø   城市水系统管网安全输配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3:城市水健康循环

城市水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

Ø   城市多尺度水的健康循环理论及优化模式;

Ø   城市节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Ø   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城市建设对策。

城市水生态足迹分析

Ø   城市水生态足迹指标、分析及核算方法;

Ø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模式;

Ø   基于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生态足迹及虚拟水分析。

水中生物质定向转化与资源化

Ø   水中化学能直接转化与利用模式;

Ø   水中营养物质转化与资源化回收;

Ø   水中有机质转化过程生命周期评价。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8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设立,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为依托单位,目前该重点实验室共包含14个子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8500㎡,仪器设备约410台套,总值近7800万元,核心研究方向包括寒地智慧城市与生态景观营建,寒地建筑设计与建造,寒地建筑清洁高效用能与绿色建筑工业化。

  实验室始终面向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建设国际一流研究机构为目标,重点围绕我国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技术服务等,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为实现寒地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五年实验室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一百五十余项,科研经费达1.23亿元,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获批68项,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等高水平论文六百余篇,编写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10余部,出版专著27部,授权专利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7项,获行业奖36项。
查看详情
13:30 - 15:0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15:00 - 17:0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科技培训

航天学院

19876月,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航天学院。30余年来,航天学院几代师生一直为中国梦、航天梦而不懈努力,万余名毕业生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主战场。

学院下设13个系、研究所(中心),设有本科大类专业5个,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5个一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均建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排名A+,力学排名A,光学工程排名A-,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排名B+,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B。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奋斗,学院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以著名学者和知名专家为骨干、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马祖光院士是这支队伍的杰出代表。学院现有教职工469人,其中正高职193人,副高职158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4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4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学院教师队伍中涌现出3位全国模范教师,一批教师及团队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和奖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持续加强教学建设,建成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基地)4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防/工信部重点专业5个,5个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创建“力学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张少实教授、孙毅教授获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2项,国家级图书教材奖3项。

学院以对接国家重大需求为方向,以发展关键技术为推动,科学研究与技术储备相结合,主动承担高精尖项目,全面服务于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高分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在微小卫星、激光通信、复合材料、控制理论等领域享有盛誉,成为推动中国航天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宇航科学与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建设。近五年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1000余项,航天、国防科研生产单位横向项目150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25亿元。

紫丁香微纳卫星团队

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生团队,成立9年来始终坚持 “把梦做上天”,已研制和发射了“紫丁香一号”“紫丁香二号”卫星,参与研制了“龙江”探月微卫星、“珠海一号”星座和新技术试验卫星E星。其中,“紫丁香二号”是全国首个由大学生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微纳卫星,“龙江二号”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团队成员使用自主研制的微型CMOS相机拍摄的地月照片,被誉为“最美地月合影”,受到国际关注。


航模协会

哈工大航模协会成立于1990年,是哈工大历史悠久而活力依旧的学生社团。协会会员涵盖航天、电信、机电、材料、能源、电气等多个学科,其中有经验丰富的核心成员50人左右。协会以为哈工大学生提供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成为科技类社团的榜样为目标不断发展了三十一年,从以单纯的航天火箭模型,发展到以火箭,直升机,固定翼等为主体的多种科研类航模项目,协会以围绕“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SAE国际航空设计大赛”和开发研制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技创新作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作品上实现完全自主创新,各类自行设计制作的飞行器层出不穷。

查看详情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结营晚会节目排练
08:00 - 11:3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科技培训

玄智科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全球数智竞技行业引领者,依托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技术储备,向全球推广以无人化、数字化设备为载体、以竞技对抗为主要形式的科技体育运动。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有着深度的研发积累,积极推进卡脖子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拥有相关国家专利 90 余项、科技与创新大奖 70 余项,获得中国首个国际格斗机器人大赛冠军 玄智科技聚焦数智竞技相关核心技术,以设备轻量化与小型化、专业级安全系统、大功率电机驱动系统、高能量密度轮毂电机等关键技术。打造了针对不同场景的多系列竞技机器人、配套格斗舱及产品配件,同时为数智竞技在智能硬件、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应用做出的有力尝试。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GR201923000126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入围企业 
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22年黑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查看详情
13:30 - 15:0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15:30 - 17:0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科技培训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结营晚会节目排练
08:00 - 09: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10:00 - 11: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东北烈士纪念馆
13:30 - 17:0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科技培训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结营晚会节目排练
08:00 - 09:3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先进事迹报告会
10:00 - 11:30查看详情
【国之重器】重点实验室参观-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精密仪器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业大学可调谐(气体)激光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由原国防科工委于1994年4月批准立项建设,1996年12月通过验收,1997年4月批准对外开放运行。该实验室的建立标志着我校在可调谐激光技术,非线性光学技术,激光空间通信等方面建成了国内一流的先进研究平台,对提高我国光电子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焊接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个焊接专业,1989年在焊接专业的基础上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实验室始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进行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在航天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具有协调完备的学科方向、能够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任务、汇聚和涌现高端人才、基础平台完善、运行管理规范的发展体系,已成为我国焊接与连接应用基础研究、焊接与连接关键技术攻关、焊接与连接重大工程应用及高级焊接与连接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了重要的影响力和地位。

超精密仪器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超精密测量能力和手段是支撑和推动我国高端/尖端装备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质量技术基础和重要基石。超精密测量手段和能力决定了高端/尖端装备的制造精度、工作性能、长期稳定性、可靠性和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保障“中国制造2025”、“质量提升行动”、“计量发展规划”和“强基工程”等国家战略规划中超精密测量仪器的任务实施,我国亟需建立涵盖超精密测量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专业实验室,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模式,构筑超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研究体系,加速突破超精密测量核心技术,促进我国超精密测量仪器的自主研发和配套,支撑我国高端/尖端装备制造业实现换道超车。

  2018年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谭久彬院士牵头建立超精密仪器技术及智能化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以充分发挥哈工大仪器学科优势和现有技术基础优势,重点建设超精密仪器设计方法与理论、超精密仪器共性核心技术、超精密激光测量技术与仪器工程、超精密光电仪器技术与工程、超精密仪器系统智能化五个主要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重点面向国家高端与尖端领域中的重大和迫切需求,研究创新方法、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构筑面向高端/尖端装备制造的超精密仪器技术基础研究体系,加速突破超精密仪器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形成成体系的超精密仪器工程开发与应用推广能力。


查看详情
13:30 - 17:00查看详情
【启智润心】科技培训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结营晚会节目排练
08:00 - 09: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10:00 - 11:30查看详情
【培根铸魂】名师讲座
13:30 - 17:00查看详情
【印象工大】参观走访校史馆、航天馆、哈工大中心参观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史馆位于南岗区公司街59号,此建筑建成于1906年,新艺术运动风格,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在这里诞生。2010年,学校将这栋哈尔滨市I类保护建筑作为哈工大校史馆的馆舍,于5月18日开馆。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以下简称“航天馆”)是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航天主题展馆,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融航天科技实物和模型、航天知识介绍为一体的专业展馆。航天馆始建于1986年,在航天国防等单位的鼎力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展陈不断丰富,规模逐渐扩大。2007年航天馆迁入科学园国际会议中心一楼,2020年扩建后的新馆落成。

哈工大中心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哈尔滨市道里区政府合作建设,店址位于中央大街134号,是全国高校第一个在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大学品牌形象。

查看详情
18:30 - 20:00查看详情
【卓越青春】结营晚会
对话科学家 更多
云上资源 更多
打卡分营景点
名校名专业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 教育部 支持单位:国务院国资委 国务院港澳办 中科院 国铁集团

京ICP备12019928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