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是新中国材料专业的发源地,率先在我国建立金相热处理、轧钢、物理检验、金属物理、金属腐蚀与防护、精密合金、粉末冶金等材料类专业,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一流专业、首批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国内外重要评估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ESI 排名一直位居全球前 15 位。
本专业始终立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发展前沿,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卓越材料科技人才,为我国先进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生命健康、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现代交通等高端制造领域,以及国际材料科技领域输送了 2 万余名专业人才,许多已经成为各个领域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栋梁和领军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一直引领我国材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创新,面向材料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重大需求培养高质量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创新型人才。率先开展“厚基础、宽口径”本科和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改革,牵头制定了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是全国唯一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材料学科,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建成了从材料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到工程科技创新全链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 170 人,7 名院士 ( 两院全职 4 人、双聘 2 人、全职外籍 1 人 )、1 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0 多位国家级中青年高层次人才。近五年,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和企业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 7 亿余元,获得 8 项国家级和 60 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拥有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材料服役安全评价科学中心、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材料腐蚀与防护科学数据中心、北京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腐蚀与防护中心等 12 个国际 / 国家级和 24 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具备从材料设计、制备加工、生产制造到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一流科学研究条件。
主要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类专业导论、材料大数据技术、材料加工概论、半导体物理、光电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金属材料学、纳米材料、计算材料学、材料合成与制备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