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营花絮丨天文科学营:参观体型巨大的望远镜“很震撼”
本文发布于
2018-7-21来源:北京青少年科技中心阅读(2703)推荐(0)评论(0)
收藏
保存 打印
复制
7月20日上午,天文营营员们在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LAMOST望远镜下集合。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同学们的些许疲惫已经消退,个个神采飞扬、精神奕奕。

集合的同学们
天文营四个班的同学在郭守敬望远镜下进行了合照活动。灿烂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同学青春的脸上。

同学们与工作人员的合照
昨日讲解员的讲解让同学意犹未尽,今日一大早,天文台工作人员即带领同学们对兴隆基地的重要天文观测设施——望远镜进行了参观。

观测站路标
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光学望远镜1972年开始研制,1989年正式投入使用,并且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堪称我国自力更生研制大型精密设备的标志。这座体型巨大的望远镜让同学们在感到好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震撼。

2.16米望远镜前标志
历经50多年沧桑的60厘米施密特望远镜“老当益壮”,向同学们展示着它依旧卓绝的风采。

同学们在60厘米望远镜建筑前
作为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LAMOST望远镜成为我国在大规模光学观测中以及在大视场天文学研究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大科学装置。闻此,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下午,天文营同学离开兴隆基地,集体奔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教育基地建在原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沙河站原址,现作为首都重要的科普场所支持师生和公众举办天文科普活动。

同学们抵达沙河科普教育基地
一层展厅为同学们展示了我国古代天文学重要遗产。《周易》有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我国古代人民以智慧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科技发明。同学们穿越时光洪流于此处邂逅古人的天文成就。

同学们在听讲解
同学们在顶层气象厅观看了气势恢宏的天文纪录片,从行星到恒星,再从恒星到神秘的星系,纪录片让同学们徜徉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体会天文学的魅力。

同学们在看纪录片